质量效应配置,国产替代概念股在未来必产生十倍大牛股吗
质量效应配置,国产替代概念股在未来必产生十倍大牛股吗?
这是必然!十倍牛股就在高科技和大医疗,而且会是多股并发!简单总结了十倍牛股潜力股票池,供你参考!
光子有质量吗?
很好的问题。逻辑证辨:物理的光子是绝对运动的,不存在数学假设的静止质量。
光子也不是纯能量单子,有能量就有质量。有能密就必有体积。
E=mc²,只适合基本粒子的光速自旋的势能,不能用于震荡的动能。
E=hf,只适合光子的动能,说mc²=hf,是牵强附会。如果成立,光子有无数种质量,也是没有意义的。
光子的速度恒定vs光子的质量恒定光子,是若干真空介质被激发的场量子,有固定的质量,有可变的体积或能密。
根据电子湮灭方程:(+e)+(-e)↹(+γ)+(-γ),简化为:e↹γ。可见:电子是高密度的光子,光子是低密度的电子。
电子e是高密度小体积的亚原子,质量是m=0.911e-30kg,也写成E=0.511MeV。
光子γ是低密度大体积的场量子,能量是E=0.511MeV,也可写成m=0.911e-30kg。
考虑到:c=λf,光子的速度是常量,只是频率与波长之间,此消彼长。
相应地:m=Vρ,光子的质量是常量,只是体积与密度之间,此消彼长。
为深刻认知光子,我们有足够理由规定:光子质量≡电子质量=0.911e-30kg。
何时需要考虑场介质的质量通常,由于场量子或玻色子的体积过于庞大而密度过低,我们只考虑亚原子的质量,而忽略场量子的质量。
就氕原子质量而言,只考虑质子与电子的质量,它们之间场介质的质量。
就地球的质量而言,只考虑地球自身的质量,不考虑地球外空间的场量子质量。
但是,核反应涉及胶子变化,必须考虑胶子等场介质的质量,而不是牵强的“质量亏损” 。
若光子质量一定,则其它参数迎刃而解。现在来计算几个典型的光子参数。
湮灭反应生成的光子,可以是最高频率的光子,对应电子康普顿波长,且叫上界光子。
上界光子波长:λ=λc=2.42e-12m;
上界光子频率:f=c/λ=1.26e26Hz;
上界光子半径:r=λ/2π=3.9e-13m;
上界光子体积:V=4.2r³=2.5e-37m³;
上界光子密度:ρ=m/V=3.6e6kg/m³。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f-f0),f0是使电子逃逸的频率,对应的叫紫外光子。
紫外光子频率:f=c/λ=3e16Hz; (假设)
紫外光子波长:λ=c/f=1e-8m;
紫外光子半径:r=λ/2π=1.6e-9m;
紫外光子体积:V=4.2r³=1.7e-26m³;
紫外光子密度:ρ=m/V=0.05kg/m³。
好了,本答stop here。请关注物理新视野,共同切磋物理逻辑与中英双语的疑难问题。
怎样才能制定好的学习计划?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体会,每天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一天莫名其妙地就没了,到了晚上才发现,今天还没复习,今天还没看书。于是下定决心,明天要认真做事,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但是!到了第二天,仍然被无休无止的琐事一直拖延时间,无法开始。就这样,一直拖到快考试之前,惊觉自己的时间早已不够,开始感到焦虑。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考试的日常状态。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时间总是稀缺的,我们不但要分给各个科目,还要分给必要的生活和社交。而人总是有畏难心理,喜欢先做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考试的复习总会被我们下意识放在所有琐事之后做。所以,我们需要合理的计划对自己进行规划和约束,平时就有条不紊的展开复习,才不至于到考试前抓耳挠腮,白白焦虑。之前没有在意,结果我写回答的时候轻松一算,学会列计划之后,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竟然有155个小时。好了,下面来说说我的方法。1.列出自己的计划,只需要四步①行动是第一生产力我总能收到这样的私信,我要参加某考试,还剩多长时间就考试了,我现在复习还来得及吗?一般我都很想去问,如果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参加这次考试了吗?如果我回答“来得及”,你会今天就着手开始复习吗?我们都有面对考试的焦虑,但如果一定会参加考试,与其不断怀疑自己,不如尽快开始行动,制定计划,展开复习。②将考试目标进行拆解例如,在你的复习中,分为A科目、B科目、C科目。每个科目要做的事情又分为A科目讲义、A科目视频、A科目真题等。像这样,把你为了达到复习目标要做的所有的事情在纸上列出来,预估所需要的时间。做A科目真题,需要2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A科目讲义,需要40小时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一个粗略的估计,让我们对整个复习过程有一定的清晰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展和时间安排进行调整。③列出自己到考试前的可用时间在考试前的这段复习时间中,自己每天出去必须进行的上课或上班,路上通勤时间,吃饭睡觉时间之外,可以利用的时间有哪些?一天有几个小时?每个周末能利用的时间有几个小时?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上?如果觉得不够用,问问自己:我能不能每天早晨早起一两个小时,抢出一部分时间?中午吃完饭之后,能不能再多看半个小时的视频?不要去抱怨,我太忙了,哪有时间复习。回想你的生活轨迹,你会发现有很多时间,还可以挤一挤。④根据②③中两个时间,进行计划安排还是举个例子:本月有30天,上班或上课时间22天,这22天中,可用时间有: 早晨6:30-8:00,1个半小时,中午12:30-13:00,半个小时,晚上20:00-22:30,2个半小时。 周末8天,可能会有琐事,抛去这些时间平均可用时间每天在7个小时左右。上面列出的时间,不知道你算了没有,这个并不是把自己逼得特别紧的时间安排,你猜猜一个月的时间有多少?155小时。看看自己②中列的所需时间,如果是一般难度的考试,155小时,可能这一个月就能复习个差不多了。当然,我们还会面临着很多意外的事情和安排打扰我们,这个时间可能会缩水。但是,牢记,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些不必要的聚会和事务,该推的推,该拖得拖,很多事情考完试再做也来得及。2.应该使用什么工具有了方法,接下来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有好工具的帮助自然事半功倍。我在做计划管理的时候经常采用「手写计划」加上「滴答清单」进行辅助。1.手写计划①月度计划考试复习的过程中,推荐多做月度计划,能够对整体计划进行安排,又可以随时根据复习进度进行调整。对于月历,我发掘了一个很好用的月历计划模板,来自我们最熟悉的微软办公软件excel。在office2016以上的版本里,点击 Excel 左上角的【文件】——【新建】——任意年份日历,就可以看到每月更新的月历模板了。将月历模板直接打印,就拥有一张落落大方的月历了,可以很方便的将这个月的代办一一填写在其中。②每日计划每天清晨或前一晚,根据当天时间和月度计划,我会列出每日的TODO list。对于考试复习计划,我更喜欢用手写的方式,能避免自己手残玩手机。也很喜欢在每天的TODO list一个个打钩,成就感爆棚,而且可以随时记录新增的代办事项。只需要一个适合随身携带的计划本,和一支笔,就可以完成。对于每日计划,记得一定不要列的过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样,每天很容易完成不了任务,逐渐失去成就感,也就没了复习的动力。一般来说,推荐给按照自己能力80%的标准去列。按照这个标准,大多数时间的计划都是可以顺利完成的,带来的幸福感也很高,复习起来也有干劲了。2.滴答清单有时候,也会采取「滴答清单」进行辅助,在安卓和IOS平台都有,很好的时间管理工具。使用步骤如下:①关于考试内容,在「滴答清单」中建立起一个叫做「考试复习」的清单,将自己最近几天的复习计划内容都添加进去。②然后,为计划设置一个「提醒时间」,在提醒时间之前,「滴答清单」会自动提醒你,想假装忘记也没有用。③在设置提醒时间之后,相应的计划会在「日历」功能对应的那天中有所体现,这样就能提前对当天的计划了了如指掌。④等到在计划时间的时候,还可以使用「番茄钟」,点击对应的计划内容,开始番茄钟,对计划完成的时间进行掌控。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微子在速度趋近于光速的情况下?
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在运动,一般不会考虑其质量的变化。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1905年爱因斯坦给出狭义相对论后,人们才认识到物体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当速度趋近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会趋于无穷大。
狭义相对论的质量速度关系早已得到了无数次实验的检验。同步回旋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就与狭义相对论有着密切的关系,粒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后质量、周期等都会跟着发生变化,加速粒子用到的电场也就需要按照相对论同步发生变化。并且当粒子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显著增加的已经不是粒子的速度而是质量或能量。加速器中粒子的速度只能无限趋近于光速,而不能达到光速。这些都是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内。
光子却能够以光速运动,若要如此只能让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样以光速运动的光子质量就不会趋于无穷大。
宇宙中广泛存在着中微子,这是让物理学家投入大量心血的粒子,至今关于中微子的很多研究仍然是粒子物理学的前沿。最早的时候是从衰变过程中发现能量“丢失”了一部分,大物理学家泡利因此预言存在一种质量为零的电中性粒子中微子,丢失的能量就是被中微子偷走的。后来果然在实验中发现了这种粒子。
中微子被发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曾认为其质量也是为零,其速度也被认为是等于光速。后来三种中微子的振荡陆续被发现,中微子有振荡,这就意味着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不为零。测量到的中微子的速度尽管非常接近光速,但既然有质量,中微子的运动速度也就不会是光速,只能比光速稍稍小一些。
速度非常接近光速的中微子,为何其质量没有趋于无穷大呢?原因还是在于中微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小到即使它的速度接近了光速,按照相对论质量速度关系式计算出来的质量也要比其他粒子的质量小很多数量级。
重量和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质量(mass)字面的意思是“一堆”,那么“一堆石头”和“一堆金子”如何比较多少呢?
一种办法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效应来度量,比如天平就是根据物质的重力效应来测量质量的。
用今天的语言说,在相同地方,一定质量m所受重力是mg(g是重力加速度,相同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如果天平左右两边重力相等,天平就平衡了,说明天平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天平是很古老的仪器,中国古代叫“衡”,就是一根木棍的意思,下图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制造的天平及其砝码。
砝码是一系列标准质量,我们通过使未知质量与砝码或砝码的集合配平推知未知质量的大小。
古代西方也有天平,正义女神手持天平在西方是法律和正义的象征。
如果说质量是用天平来测量的话,那么重量就是用弹簧秤来测量的(力使弹簧发生形变,形变越大力越大)。重量字面的意思就是物体在地球附近具有重力的量度。
重量的大小是G,它仍然被表示为mg的形式,m是质量,g是物体所在地方的重力加速度。
我们知道物体在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相同质量在不同地点,比如赤道,还是南极,测出来的重量是不同的。假如我们把重量的概念推广到月球或火星,那么同样重量的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或火星,重量就会变小。
重量的单位就是力的单位,即牛顿。
可见要说物质的量的多少,质量是个比重量更好的定义,现在物理学中质量也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来定义,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1牛顿的力作用于1kg的物体上获得的加速度是1米每秒平方。这样定义的质量叫惯性质量。
刚刚在前面说的质量在地球表面会受到地球的引力,这实际上是和惯性质量独立的一种定义质量的途径,这样定义的叫引力质量。
我们也可以说引力质量是通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定义的。
这里的M可以看做是地球的质量,m是物体的质量,“-”表示引力,r表示地球球心到物体质心的距离。
G是万有引力常数,是个很小的物理常数,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G的极其精巧的实验。
最后,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的出发点是“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
在一个以加速度g运动的火箭里,我们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重力加速为g附近地面观察到的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