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战场中央冥想,屈原的天问是何意

2024-02-11 01:24:05 44阅读
本文目录

远古战场中央冥想,屈原的天问是何意?

《天问》算得上是屈原的代表作了,也是集文学、宗教、科学、哲学等多种思想为一体的“伟大”作品,这真的算的上一部“比肩”《道德经》的作品(唯一可惜的是字数太少了,可能是屈原忙着救楚国,没心情写),之所以没有广泛流传,甚至现在提到这部作品,都“无人知晓”,是有多种原因的。

下面详细的解释一下《天问》这部作品,以及为啥说它是伟大的?

远古战场中央冥想,屈原的天问是何意

顺便插一句,读完屈原的《天问》,您肯定会对这位老前辈佩服的“五体投地”,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之情。

这远比咱们上学时期学屈原的诗,或者端午节想起有这么一位“先贤”要深刻的多,因为这两种形象,一种诗人,一种爱国者,都是“屈前辈”的一面,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单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屈原,是大大“贬低”了屈原。

说实话,从《天问》这篇作品就可以看出,屈原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1、《天问》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天问》全篇374句,一共1553字,为屈原作品中第二首长诗。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首1500多字的诗,当然也可以说它是一篇散文,毕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的人,他们当时的文学形式,和现在是有很大区别的。

《天问》被现在的一些学者,称作古今罕见奇文,因为里面描写了一些“天地玄黄,宇宙万物”等广阔而又深刻的内容,包含对“天地”,对“宇宙”,对“人性”,对“道德”,对“自然”等方面的“拷问”,这些问题在当时,哪怕是现代,也是非常大的哲学命题。

而且在屈原诸多作品中,《天问》是最难理解的,由于语言的原因,诗句里面一些字词的意思,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屈原的诗,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很冷门的一个原因,句子长点没关系,可以把它当成现代的散文诗)。

但是遗憾的是,屈原的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非常的深奥和晦涩的,根本看不懂,就像《天问》一样,很多句子如同“天书”,也很对得起《天问》这个名字。

比如《天问》中有两句“该秉季德,厥父是臧”,千百年来,人们对它作了各种猜测,都嫌不妥。

后来晚清学者王国维通过对殷商卜辞的考证, 发现“该”即王亥,为殷人的远祖,而季是王亥的父亲,于是困扰学者们上千年的“谜团”解开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亥秉承了父亲的道德,以其父作为榜样。

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主要是因为诗句中引用的典故和历史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失传,想要考证的话,非常的困难。

所以,简单来说,《天问》是一部类似于《道德经》那样的作品,里面包含的思想非常丰富,只是非常的“难读”!

2、《天问》主要“问”了什么?

《天问》大概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然宇宙”的发问,一个是对“人类社会”的发问。

自然宇宙方面

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混沌天体”“日月星辰”“地理形成”“鸟兽草木”等天地万物。

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很久以前,人类刚“诞生”的时候,是谁创造了文字,教我们说话,假设天地最初是一团混沌,那么有人亲眼看到吗?该怎样考证?

这是屈原,对于人类起源,以及天地起源的一种发问。

也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起源,以及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究。

这两个问题,说实话,我们现代人都没有“搞太明白”,人类文明起源于何处,地球是怎样形成的,目前虽然找到了一些证据,但是真相却依然是“未知”的,更多的是一些假设和理论推算。

这样的发问,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很“稀松平常”,但是在屈原那个时代,大家是相信“天道”和“命运”的,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人类从何而来,女娲娘娘给捏的,天地如何形成,盘古一斧子劈开的,就怎么简单,无论你有什么困惑,这些神话故事,都能给你完美解释。

在屈原那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能否昌盛,有没有瘟疫,有没有灾难,都是用“天道”来解释的。

而屈原能发出这样的疑问,显然,他对这些神话是“质疑”的,对“天道”是质疑的,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更应该把屈原看作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个被“淡忘”的诗人。

当然,后面的发问还有很多。

比如“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日月胺属?列星安列?”、“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靡薄九衢,臬华安居?”

就不一一解释了,大概就是问了一些:“天上的星辰是怎么安排的,它们是怎样对应黄道?”“它们那个时候的人,认为月亮亏损是死亡,而变圆是重生,屈原就问这是怎样重生的,难道是嫦娥的仙药?”“太阳和月亮是由什么来支撑?那个时候还不懂万有引力,其实就算是咱们现代人懂了万有引力,还是不懂,宇宙中这种力究竟来自何处,现在的研究也发现,不止万有引力一种,是十分复杂的,总之还没有搞明白。”

其实用一个孩子的思维来“还原”屈原当时的疑问,是比较不错的,就像你在给孩子讲我国传统神话,孩子的心中其实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你可以轻易的用现代科学给孩子解释,但是,在屈原那个时代,这些问题,都是高深无解的。

如果说,问宇宙只是出于人类的天性(上面也说了,其实现在懵懂的幼儿,也会有这种疑问),不足以体现屈原的伟大,那么《天问》下半部分要“问”的“人类社会”,则是屈原思想的“光辉之处”!

在“人类社会”这部分,屈原主要发问了一些“君臣矛盾”的事情,大概就是,有功劳的为什么最后要去受罚,忠臣为什么会惨死,残暴的君王,最后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好的名声,总之就是想问问“好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比如,屈原重点关注的一个人物——鲧[gǔn]

鲧是大禹的父亲,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用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因此有了大禹治水。一说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这个人是大禹的父亲,虽然没有把水治好,但是也是有功劳的,在屈原看来,他的结局和他的功劳是“不公平”的!

《天问》—“顺域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弛?”、“咸播柜黍,莆薑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大概意思就是说,人家治水,也是有功劳的,为啥要惩罚人家,关在“羽山监狱”三年之久,还要背负“四大罪人”的罪名!

四罪指共工、三苗、鲧和驩兜(欢兜)。流四罪即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古书有记载,且与五帝之中的舜有关,舜的功绩之一就是平四罪。

鲧也是好意,也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就算最后没治好,也不至于当成“罪人”吧。

所以屈原认为鲧治水有功无罪,帝舜拘禁鲧于羽山且多年不释,很不公平。(当然,屈原并没有直接表达这层意思,而是反问,语气其实更强烈。)

还有一些发问,比如:天帝派下后羿,是为去除夏民忧困,为什么他却去射河伯,夺取洛水女神为妻?

当然,这些都是神话,很难用“人的思维”去解释,屈原也没有过分的去探究,他只是想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和好人不得好报的不满(因为屈原政治上不得志,自己好人一个,没想到却是这种下场!)

除了对神话中的人物,进行“人性”拷问,屈原还对“历史兴亡”中“贤臣”“君王”“奸臣”的不同结局进行了“拷问”。

比如:文王、武王,最后推翻了纣王的残暴统治,建议了大周王朝,并且留下了千古佳话,而春秋霸主齐桓公,多次联合其他诸侯,签订盟约,相当于是维持天下太平,也算是一个“贤德”的君王,但是死后60天没有下葬,尸体生蛆。

有些贤臣,伊尹、吕望、管仲,结局很好,而有些贤臣,梅伯被剁成肉酱,比干被挖心,箕子靠装疯苟活。

这里面有好人得到了好报,有好人没得到善终,更多的是在拷问人物,而没有把这些人物放进“国家兴亡”这样一个大环境来考虑。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屈原所处的时代,各个诸侯国,名义上都是大周王朝,所以不存在“国家兴亡”一说,楚国可以亡,但是大周是不会亡的(这是历史的局限性,屈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能有这样的拷问,已经很了不起了)。

最后,屈原自然也是要问一下“楚国”的,他说,历史上楚国也有很强大的时候,但是也有弱小的时候,比如被伍子胥引吴伐楚,攻破郢都,是为了给现在在位的楚怀王一个警告。

最后屈原也说,奸佞小人什么都干得出来,并且老天爷也不会惩罚他们,所以不要“迷恋”天道,人心才更加可怕!

这基本上就是屈原关于“人类社会”的发问了,能够远离“天道”,更加关注人的作用,也是屈原思想超越时代的地方,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命运,没看到人的作用。

3、《天问》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一、对于哲学思想的启蒙

《天问》中有很多关于“宇宙”“自然”的发问,按说这对“宇宙学”“天文学”“地理学”“自然学”等现代的很多学科,都是有启蒙作用的。

但是限于当时人们的技术手段,这些问题只能用“哲学”来解释。

这里面其实有很浓厚的“道家思想”,如果屈原顺着这个方向去研究,很可能会写出像古希腊自然哲学《论自然》之类的哲学著作,甚至开创自己的“哲学流派”。

其实后人,也继承了屈原的精神,比如,比屈原出生稍晚的后来做楚国兰陵令的荀子有《天论》,汉代王充有《谈天》,柳宗元有《天说》,刘禹锡也有《天论》,这些都是大胆探索宇宙万物奥秘,提出自己思想体系的“先贤”!

屈原虽然没有继续研究这些哲学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敢质疑,敢“呐喊”的人,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对历史的记载和传承

《天问》记载了很多历史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和我们现代的版本是有出入的,毕竟由于年代的原因,很多东西都会失传。

假如,屈原可以把这些历史典故,包括神话故事,给咱们写下来,这相当于是咱们国家的一部“史诗”,对咱们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有重大意义。

看看西方的《荷马史诗》,给西方学者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荷马史诗》也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 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总之一个拥有《史诗》的民族,会让自己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史诗不仅仅在于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资料。

就像《红楼梦》一样,很多人研究它,不是研究他的小说内容,而是研究一些当时封建家族的礼仪,以及家族制度和日常生活,这相当于是用一台“摄像机”把当时,至少是封建大家族的日常给我们记录的下来,是非常鲜活的历史资料。

可惜这两点,屈原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做到,这可能是因为,屈原的主业是“政治家”,而不是“文学家”,国家都快灭亡了,那里有心情给你们写史诗。

总结:

公元前304年,秦楚订立了“黄棘之盟”,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天问》就创作于屈原被流放汉北的这段时期。

屈原出生不错,官也做的很大,所以在楚国,他是属于“贵族阶层”的,如果楚国灭亡,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屈原的爱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然,这也不否定,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屈原爱国、爱民、也很自爱,不过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治国理念是“美政”。

屈原的“美政”理想主要内容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国君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

屈原的“美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孔子的“礼治”差不多,都是一种复古的“治国理念”,而因为和历史的大潮流不符合,最终被淘汰。

最后说一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咱们现代的“爱国”是有点小区别的。

确切的说,屈原的爱国,更多的是一种“爱家”。

因为在屈原的时代,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就是大周王朝,而各个诸侯国就相当于“兄弟姐妹”,你秦国来打我楚国,就相当于大哥欺负小弟。

而且在屈原的政治理想中,并没有说,等楚国强大了,去消灭别的诸侯国,就是说,没有一统天下的这种想法。

楚国是我的家,秦国是你的家,大家都好好管好自己的家,逢年过节看望一下家长——周朝的大王,就行了。

因为按照祖传的礼制,诸侯国都是周朝的“孩子”,重大事情,由家长说了算,其他的内部管理,“孩子们”自己做主就可以了,所以屈原能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所以说屈原和孔子一样,都希望回归到大周王朝刚建立时期的那种转态,各个诸侯国相安无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没事还可以写写诗,搞搞艺术。

但是时代变了,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也投江而亡。

楚国是屈原的家,看见“家人去世”“家园破坏”,屈原更多的是一种“家园之痛”。

但是这不能怪屈原,在咱们的传统文化里面,“爱国”和“爱家”其实是一样,咱们经常说“家国情怀”,就是说,爱国和爱家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家都不爱,他会爱国吗?

所以说,屈原的爱国,表面上看,的确是只爱自己的楚国,和今天相比,有点狭隘,但是屈原的时代,并没有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假如屈原生活在一个大统一的王朝,他也会像爱楚国那样,热爱整个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把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来纪念的原因。

说道这里,相信应该能让大家距离屈原,更加近一点。

假如楚国没有灭亡,屈原或许会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不管是研究哲学,或者是写史诗,相信都能给我们留下更加辉煌的作品。

但,历史没有如果,除了可惜,也只能可惜了!

请问四姑娘山好耍不?

好耍,这是双桥沟

还有很多牛,特别漂亮,就是有点冷,冬天还可以攀冰

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可以到夹金山森林公园去玩一下😉盘山公路夹金山俯视图红军坪夹金海子特产:松茸牦牛红军坪夹金海子空气,环境都可以😊

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吗?

你好,很荣幸收到问题邀请

关于活着的意义,这个哲学问题,从古自己的人都有其不同的看法。

古代西方哲学里,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5大需求,最高层即为:“自我实现的需求”,如下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我觉得这两点是相通的

在生存的基础上,我们思考,寻找更好的自己,追求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怎么寻找更好的自己,怎么找到自己要追求的那个自我实现的价值呢?

需要我们向内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怎样去达到自己想要的。

想明白这些,对于找到自己活在世间的意义很有帮助。

当然,我们普通人中,很多人很久都没有找到答案,所以古代孔子也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明”,这一辈子,我们都在探讨自己生命的意义。

具体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人说人生来是受苦的,也有人说人生来追求幸福,有的人说人生来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具体最后,它是什么,还是要看自己怎么想。

这一点是需要自己多思考,多探索的,而自己的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答案都有可能不一样。

而我个人,比较偏向于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去实现它。

不必要求自己一定实现多大的理想,才是有意义的。

只要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的,可以帮助到别人的,问心无愧的,那么我的生命也散发出了一定的热度和温暖的。

最后:

别人的想法我们只能参考,具体的答案还需要自己去追寻。

希望我的答案对在看的你有所参考

如何避免考试紧张?

保持日常的紧张感,是我们面对考试紧张的唯一答案!

1、我们为什么会有紧张感?

我们通常在什么时候感到紧张,当我们走上众目睽睽的演讲台,当我们对着心仪已久的恋人表白,当我们走向竞技场,甚至当我们在游戏中面临功亏一篑时候------你不难发现,紧张感是一种激发你全部的脑力、体力和精神自然反映,它使你清楚的意识到你在做一个很关键的、甚至决定生死存亡的事情,所以,你心跳加速、全身冒汗、腿部痉挛、声音颤抖······你的身体在调动一切储备能源,让你努力去超水平发挥,应对生存危机。那么,作为人类,为什么我们会有紧张感呢?

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讲,人类所有的技能和情感都是从长期的与自然适应状态中逐步演化而来。那么紧张感最早的来源恐怕是远古时期的人是面对凶残的野兽做出的最本能动物的反应。作为不断进化的人类,从南方古猿到智人,人类逐步从食物链的低端走到了顶端,除了工具发明使用外,人们对于老虎、狮子等大型动物除了保留了天然恐惧感,还进化出了人明知道有危险,但为了自己、种族部落下一代生存还是挺身而出,拿着简陋的工具与之周旋搏斗的勇气。动物面临天敌唯一的选择是逃跑,很少能够见到与之搏斗并战胜的例子。人类智力的进化打破了这个诅咒,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通过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人类逐步战胜了其它猛兽,站在了食物链顶端。

2.面对紧张感,我们如何做?

很多人认为紧张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本来平时成绩不错,但是正式比赛紧张了,于是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把紧张和发挥失常对等起来,这看似合理,实为谬论。大家都在同样的赛道里,同样的起跑线上,同样的氛围下、别的选手们不紧张么?那些得到冠军的人不紧张么?,所以说紧张感并不是一种失败说辞,而是一种状态,更有甚者,有人凭借对紧张感的驾驭使得自己超常发挥,但是更多的人是被紧张感拖垮,被淘汰出局,那么怎么应对紧张感呢?

我们在很多面试技巧、考试大全中都看到了很多例子,比如说深呼吸,吃口香糖缓解压力,听音乐冥想等等,这些你都试过了,那么你告诉我,有效果么?

我自己的回答是没有效果,这些根本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你紧张感的来源,那么你会平静接受它,甚至利用它调整到最佳状态。举例说明,你要参加高考了,你十分紧张,因为你知道这种考试一辈子只有一次,十分重要,甚至能决定你以后命运,这就是用固定思维,也就是常说的一考定终身,我们知道这不正确。其实,你紧张的不是考试本身,是对你未来选择的恐惧,如果你对未来笃定和认真,一次考试失败也无法影响你走向正确的道路,名校中途辍学也可以学比尔盖斯和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面对紧张感的唯一办法即是让自己时刻保持紧张感,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挑战意识。

三、为什么要保持紧张感?

审视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压力巨大,节奏飞快,工作日我们很早就出门,去挤公交、挤地铁,为了某个项目努力的加班加点,保持了一周的紧张到了周末好不容易可以放松了,于是聚餐、饮酒、电影排满了日程,于是又到周一我们重新开始了忙碌,这是我们当下的生活真实情况。这里有个非常大的误区,很多人错误的把时间上的紧迫感错误的当作了追求上的紧张感,时间的四项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总是急着处理重要且紧急和不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但是却忘了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所以我们总是忙忙忙碌碌但是没有成效。

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于紧急的事情处理的忙碌感,而是对于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的事情保持紧张感,比如每天坚持思考,每周读一本书,每日锻炼一小时等等,做好了这些工作,相当于你将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存储到了你的大脑里,你的身体内、你的内涵中,面对野兽的追捕你会跑到陷阱旁边去,面对狡猾的谈判对手你会有更多的方案,面对咄咄逼人的评委你会侃侃而谈,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你会灵机一动。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是乔布斯留给我们的箴言,保持饥饿感,你才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行动力、积极的去学习、思考,而保持愚蠢,使你的思想不被社会庸俗的价值观所左右,你的努力是为了更美好的人类未来,而不是为了公司利润和自己物质享受。同样保持紧张感,你才可以积极的面对挑战和竞争。在面对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才会不慌乱,面对重要紧急的事情你才会成竹在胸,这里有些万事皆备于我,这样才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

四、怎么保持紧张感?

A、衣着打扮

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他的品味和他的状态。一个衣着宽松的运动装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惬意和散漫。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紧张和秩序感。难以想象,一个生活中邋遢随意的人做事是果断和坚毅的人,所以我们要用严谨修身的衣着上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紧张。

B、时间管理

时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没有比时间更公平的事情了,因为他给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所以管理时间就是管理我们的财富。有些人以半天来计划自己的时间,有些人以一小时为限,有些人以半小时为限定,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 马斯克以五分钟为限管理自己时间,柳比歇夫用时间管理法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成就,那么作为普通人该怎么管理自己时间呢?

二十四枚金币管理法是一项很不错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将每天醒着的12小时分为24份,每半小时记录和整理,让你了解了自己那些时间是被浪费了,那些时间是必要的,从而更合理的掌控自己的时间。

C、目标管理

人生有一个大目标,大目标下有很多细小的目标,而每时每刻我们都要有清楚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执行、才有效果。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目标的时间管理没有方向,没有时间管理的目标没有实现的路途和台阶。

D、情绪管理

紧张也是一种情绪,也需要很好的管理。情绪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我们对环境的反映而已,我们愤怒是因为别人做错了事,我们喜悦是别人说了好听的话,好坏只是我们当时的心情而已。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错误的情绪下做出不合理的选择, 所以任由情绪主宰我们的一切,后果很可能十分严重。所以当你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要有清晰的认知,提醒自己不要被这样的情绪导引到错误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做情绪的主人,才有办法把情绪管理好。只有心态正确,心情就会变好,情绪也相对稳定。

光遇雨林大厅星星石碑如何冥想?

光遇雨林大厅星星石碑冥想的方法如下

1、雨林在第三层,亭子小路的左边一个房子里。

2、霞谷在第一层,但是地点在半山腰,所以要么组队飞上去,要么就卡演算动画,站在山洞口慢慢移动,动画结束往右走就能看到。

3、暮土在第三层,地点很明显,爬高了能看到发光的地方。

4、滑冰场冥想:

到滑冰场前面刹车,右边悬崖上有个石头,如果掉下去,飞上来就好。另外,在右边的悬崖上很高,站在冰场下面会发现悬崖上有蓝光,就是蓝星星那里。

5、在远古战场中央冥想

暮土地图,比较靠后,没有皮皮虾。一进图是沙丘和石头锤子。

过一道门到了远古战场。红圈就是冥想台到啦

注:这个冥想地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刷新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