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远古遗迹怎么打,我的世界里面不同的指令一共有多少

2024-02-08 10:24:06 52阅读
本文目录

tnt远古遗迹怎么打,我的世界里面不同的指令一共有多少?

说到《我的世界》这款自由的沙盒游戏,我们都知道在这里有时候或有很多无法实现的事情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虽然这种“指令”玩法有一定的作弊嫌疑,但是不得不说这也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咱们在MC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5种指令,肯定能够帮到你~

最常用的五个指令

tnt远古遗迹怎么打,我的世界里面不同的指令一共有多少

一、定位村庄

相信喜欢冒险的玩家们一定都会非常喜欢这个定位遗迹的强大指令,/locate village(定位村庄)。比如:要塞、废弃矿井、林地府邸、下界要塞、沙漠神殿、末地城、沉船、海底遗迹、海底宫殿、海底宝藏都可以通过指令来定位。除了以上这些比较常见的之外,还有一个/locate temple指令,temple可以定位4个遗迹(沙漠神庙、丛林神庙、女巫小屋、雪屋)。所以在对应的地形群系中使用该指令可以定位不同的遗迹,像是在冰原地形中定位,就会给出雪地小屋的位置坐标。

二、/Tp传送

在MC中不管是生存模式还是创造模式,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就是传送指令了,具体的用法就是/tp( x y z),后面的就是你的坐标点,即横轴、纵轴和竖轴。传送指令一般会和定位指令配合使用。定位到遗迹坐标后使用/tp传送,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遗迹了~这个指令是不是MC的专属“特技”了呢?

三、/weather更改天气

通过指令来更改天气应该也是MC的小伙伴们最常用的指令,/weather clear是将天气设置为晴天;/weather rain 是设置为雨天;/weather thunder是设置为雷雨天;/weather query是不下雨,也就是除了下雨之外的一种随机天气了吧。关于这个天气指令只会保持5分钟的天气效果,不过时间也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将指令改为/weather rain 1200就会持续一天的下雨天。(1200=20分钟)

四、修改时间

MC在还有一个可以修改时间的强大指令,就是/time set ,指的就是白天、中午、夜晚、午夜、日出、日落,当然也可以使用数值修改,day=1000,night=13000,所以/time set day= /time set 1000.修改时间还有/time add 2400,这个指令可以让时间快速跳过1天。

五、/gamemode修改模式

在海洋版更新之前,玩家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修改模式,即/gamemode 0生存模式;/gamemode1 创造模式;/gamemode 2 冒险模式;/gamemode 3 旁观模式,当然只有在你开启作弊指令按钮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这个指令。不过在海洋版更新之后所有数字全部被英文代替,生存、创造、冒险及旁观分别为:survival, creative, adventure, pectator.

其它所有指令

give 给予人 物品id 数量 - 给予某人物品,如果不写数量则给予数量默认为64

/nick ID 名称 -给某人改一个名 ID是加白名单的名字

/backup -运行备份命令

/fireball -发射一个火球(会破坏方块)

/heal name -治疗某人

/invsee name -查看某人的包裹

/lingtning name -天谴(不填写名字会雷击鼠标指向的地方)

/mute name -禁言某人

/ping -乒乓

/seen name -查看某人最后退出的时间

/tp name1 name2 -将人物1传送至人物2身旁

/tp name -将自己传送至某人身旁

/tphere name -将某人传送至自己身旁

/tpall -将服务器内的所有人传送至自己身旁(大传送阵)

(上面四个命令需要对方在线,不需要对方同意)

/unlimited id -给予自己无限的某物品

/weather storm/sun time -改变天气,雷雨或晴天

/mmoedit name skname rank -如果安装了MCRPG插件可以用这个命令改变某人的某项技能等级unarmed

【箭术】 - Archery

【斧头技能】 - Axes

【采矿】- mining

【修理】 - Repair

/forestgen -在自己身旁形成森林

/pumpkins -在自己身旁形成南瓜林(带叶子的南瓜林)

/snow -在自己的身旁成为雪后的样子

/thaw -融雪(和冰)

如果全世界70亿人穿越进入我的世界?

第一天:

mc玩家在短暂懵逼后开始生存。少部分人企图按下F3并成功。

非mc玩家在长时间的懵逼以后开始按照右上角的提升行事,并成功做出了合成台和木头装备,并在实验过后用木斧砍树,木铲挖土。

第一天晚上:

mc玩家一部分建了家,一部分挖了个洞,一部分打了个两个小洞窝在里面,一部分出去浪。

非mc玩家懵逼地拿着木剑打怪并死了好多次。少部分搞了个土屋子。

第二天:

mc玩家开始收集资源,并开始收集羊毛。一般mc玩家在此时拥有铁器。

非mc玩家成功发展到石头工具。

第二天晚上:

mc玩家开始收集羊毛和线,企图在第三天前成功弄到床。

非mc玩家躲在屋子/地洞里。

第三天:

mc玩家继续收集羊毛。拥有床并睡过觉的开始收集其他资源/挖矿。

少部分非mc玩家弄到了床。其余仍然是跟着合成书合成一坨乱七八糟的东西。

第三天晚上:

绝大多数mc玩家睡觉了。其他的在收集够资源以后进入地底。

非mc玩家在继续探索玩法。

第四天:

mc玩家开始开鱼骨矿。少部分玩家彼此碰到并开始合作。

第四天晚上:

mc玩家继续发展。

所有出去打怪的非mc玩家几乎都被幻翼干死了。

第五天:

动物资源逐渐耗尽。

鱼短时间内成为主要食物。

第六天:

动物资源基本耗尽。

少部分人来得及圈养了几只动物。

大部分mc玩家发展农业。

非mc玩家基础食物是腐肉。

鱼肉成为短时间内主要食物供应。

第七~14天:

部分玩家找到村庄。

少部分玩家建立了简单的联盟。

农业继续发展。主食物转为面包。

非mc玩家在地下乱挖。小部分掉入岩浆。小部分成功弄到了铁器。

mc玩家已经拥有全套铁装备和少量钻石装备。

第九天:

网易玩家发现自己在国际版上。

第14~50天

大多数玩家开始前往地狱。老玩家开始收集末影珍珠。

更多玩家在地狱遇见。更大的联盟开始形成。

一部分玩家开始建立刷怪塔

第50~100天

老玩家开始or已经前往末地。

末地传送门周围形成了三个大都市。

龙被完虐数次之后所有折跃门都打开了。

末地形成了新的经济枢纽。

末地传送门/黑曜石平台成为了新的重点。

三大城市里的高玩开始形成政府。

mojang ab的工作人员也进入政府。

三个社会主义政府逐渐形成。

末地成为三大国家的枢纽。

第100~150天

主要的社会机制开始形成。

全自动/半自动机械开始形成。

非mc玩家形成了少数游牧民族。

部分mc玩家仍然安心定居着。

部分接近边界的倒霉蛋仍然在赶向末地门。

心智仍未成熟的儿童(0~6岁)开始进一步了解环境,并开始自创语言。

第167天

有个熊孩子在末地的黑曜石平台上方放了岩浆,导致大量前去交易的玩家损失了大量资源,产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三大国家达成了岩浆互不扩散条约。

第150~200天

部分城市开始派出小队寻找其他玩家。

城市进一步发展。

第228天

有熊孩子复活了龙,导致末地都市建筑的严重损毁。

熊孩子被打入黑曜石监狱,看守五分钟检查一次监狱完整性。

(小知识:手拆黑曜石需要5分钟)

财产损失不大。

但自此以后末地主岛的主要建筑材料变成了末地石+铁栅栏。

第200~300天

潜影壳和鞘翅以及龙头成为珍贵资源。

只有少数高玩拥有潜影盒子。

大范围的海洋渔业以及牧畜业开始发展。

一部分侥幸逃脱的熊孩子组成了一个团队。

三座城市开始不时出现凋零,但全都被迅速围殴致死。

在几座重要建筑被炸飞以后,有专人开始负责检查有无tnt以及末影水晶。

重要建筑开始使用黑曜石建造。

有哪些事情是科学也解释不清楚的?

迷信,顾名思义,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太痴迷。上学接受过教育的我,本来是无神论者,可经历了自己的恋爱、婚姻后,也相信了一些事情,或许真的有定数。

那是我的初恋,郎有情,妾有意,虽是经人介绍,却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相处久不厌。恋爱两年有余,我们都觉得彼此是对方的命中注定,定会携手终老。父亲早年得病过世,母亲一手将他和兄弟拉扯长大,家境不是太好。我的父母担心我吃苦受累,便常常规劝,无奈我心思坚定,便也作罢。说来也巧,那次与父母出门,偶遇一位行走卜卦之人。父母便问了一卦,结果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觉得好玩,自己也问了一卦。具体的卦言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和初恋会分手,而且会由我提出!还说我的真命天子在西南方,年长与我……云云……彼时的我沉浸在爱情里,不屑一顾的当做了一个笑话。那年的八月十五,初恋邀我上他家过节。或许是他的妈妈把孩子们拉扯大,太不容易,总觉得他妈妈看我不顺眼。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痛定思痛,我竟然真的向他提出了分手。分分合合,彼此不舍,持续到年底腊月。他的妈妈找到了我的家里,不记得她具体说了啥,就是不想我们一起。无奈,我决然退出。次年2月我真的认识了那个,后来让我上了十几年火的老公。那时的我,依然认为,那是现实,是巧合。

婚后,长我十岁的他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理想,倒是三观不合,似有代沟,磨擦不断,感情冷淡。心里有事信鬼神,一点儿不假。我的公公不知道上哪儿请来一位高人,卜问我们的生活。还记得那位高人,一不问生辰八字,二不抽签摸牌,只是一手执笔,一手拿本,闭目若望天。少时,写下四句话,还都是繁体字!至今我记忆犹新:天君所绑好姻缘,开花结果差三年。子后三年又逢遭,其意不解莫问天。公公说这是可通天的奇人,写下的这些是天上打出来的字,他抄下来转达的。我将信将疑,问其意。答曰:你们这是极好的姻缘,开花结果预示先女后子,子女相差三岁,生儿后三年会有些事情发生,其他天机不可泄露。不由我不信,我们真的先有了女儿,三年后生了儿子。儿子三岁时,确实遇到好多事情,我与他纠缠了几年,最终劳燕分飞!

今天写下这些用科学无法解释的巧合也罢,命数也好,不为宣传迷信,怪力乱神,回答问题的同时想说,无论何时,不管何事,不强求,不强施,坦然面对坎坷,笑对人生风雨!

人类会怎么样?

地震是如何分级的?

图示:宜宾长宁6.0级地震,救援官兵已经到达现场,抓紧黄金72小时,救援被困者。

我们看到的地震报道,通常都会附带一个震级,如最近把我震晕的宜宾长宁地震,最终确定的震级为6.0级。那么地震的震级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呢?

里氏震级

193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率先想到给地震分下等级。

图示:加州大地震遗迹

因为美国加州是一个地震发生十分频繁的州,但虽然地震发生十分频繁,主要发生的还是小型地震。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量化,因此要科学研究地震同样需要一个量化指标。而当时研究的地震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地震仪: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

图示: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记录下的地震波

这种地震仪可以将地面的振动转变为指针在纸上的运动,就像心电图脑电图那样记录下地震波的振幅和持续的时间。

图示:地震波的振幅决定了震级(里氏震级)

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观测点的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微米——这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高精度——的地震是0级地震。以微米为单位,对地震波的振幅取对数,就得到相应的里氏震级。由于里氏的地震震级并没有规定地震级别的上下限,因此,现代更加精密的地震仪,可以换算出震级为负数的地震!即振幅小于1微米的地震。

但里氏震级有个大问题,它只能记录近地地震,无法在远距离记录地震,因为里氏地震中使用的这种地震仪,主要对高频的短周期地震波敏感,这种地震波传播的距离有限,衰减速度极少,远离震源的地震仪是无法记录到地震的。

面波和体波地震震级

为了应对里氏地震的弱点,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地震学家古登堡,在1945年,发明了面波和体波地震震级,面波是长周期波,大约以20秒的时间振荡,这种波可以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因此记录面波的地震仪,就可以远距离监控地震,弥补了里氏震级只能用在近距离地震测定的不足之处。但是面波地震仪也有自己独特的问题,那就是当震源深度很深的时候,地震所激发的面波就变得很不明显,以至于记录不到,于是古登堡又发明了体波震级,在地震波上表现为P波,而不管是地震还是核爆炸,也不管地震距离的远近还是震源深度,在地震图上总是能识别出P波,因此体波地震震级可以有效地补充面波地震震级的不足之处,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大多采用面波震级,来表示地震等级。

但这套地震分级体系,是无法测量出题主所问的15级地震的!

许多地震学家认为,不论是里氏地震还是面波或体波地震震级都过时了,因为它们在大地震时,都存在饱和现象!里氏地震在超过7级之后会出现饱和现象,无法正确测定地震震级。比如,这次宜宾长宁的地震最终被确定为6.0级地震,按照标准里氏地震震级的测定,这意味着在离震中100公里远的一个地震记录仪上,就出现一个振幅长达一米的地震波。因为一米刚好等于100万微米,其对数值等于六。震级为七级的地震,振幅将长达10米!这根本无法进行正确的记录了。而面波和体波地震震级同样存在里氏震级相似的问题。

如果要讨论15级大地震,就得采用另一种新的地震震级分级的方法才行,那就是矩震级。

矩震级

图示:地震震级测量发展史

为了克服里氏震级在超过7级之后,就不能有效地区分更大强度地震的毛病(它本来就是为研究小地震开发的一个量化地震强度的方法),1977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地震学家,金森博雄教授制定了一种新的测量地震强度的公式,并且与里氏震级接轨,在3.5~7级地震范围内,新公式算出的震级和里氏震级差别很小。

图示:Mo是地震矩

矩震级依据于地震的真实物理模型来对地震的强度进行判断。

但使用矩震级需要知道地震造成的地层破裂的面积,需要知道地震造成的平均位移量,还需要知道地震断层处的岩层强度,最后通过物理计算,来确定出地震震级。而这些数据需要在平时研究小型地震时进行测量,这样当某个地方发生大地震时,才能正确得出矩震级!

图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地层发生的错动,这种错动可以同时发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

那么让我们假设我们知道了这些参数,那么发生一次矩震级达到15级的地震意味着什么呢?

矩震级:十五级大地震

首先,现在已知的矩震级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达到前所未有的9.5级地震!

图示:被摧毁的市中心

这次地震持续了大约10分钟。由此产生的海啸影响了智利南部,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阿留申群岛。智利海岸的海浪高达25米,距震中10,000公里的波浪都高达10.7米。

网上有个在线的地震能量计算器,是地球实验室开发的,它只提供最高10级地震的能量释放计算。

图示:1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5,080,242,458.9吨TNT

人类实际爆炸过的沙皇氢弹是一颗五千万吨TNT级别的核弹。

这次剧烈的爆炸让欧亚大陆都因此移动了9mm!

但和十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比还是小儿科,十级地震相当于301颗沙皇氢弹。

这意味着将欧亚大陆移动大约30cm。

而十五级地震呢?

矩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释放增加大约31.5倍,那么增加五级,其释放的能量换算成沙皇氢弹相当于9335106233个沙皇氢弹。这相当于将欧亚大陆移动93351千米!而地球赤道的周长才大约4万公里,这是要把欧亚大陆推动着绕地球赤道转两圈啊!而且不要忘记,那次爆炸是空爆,还不是埋在地下爆炸的。

所以,地球自己是不可能搞出十五级地震的!

唯一能搞出十五级地震的办法大概只能等月亮撞地球的时候了。

欢迎关注,谢谢点赞

810日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通古斯大爆炸小行星直径大约是60m,爆炸产生的能量大约200倍广岛原子弹当量,也就是400万吨TNT的量级(存在争议,从300万到1500万都有说法)。2019OK直径大约80-100m,我们不妨参考5000万吨TNT当量的大伊万的毁伤能力作为参考。

爆炸产生的热风甚可以让远在51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级灼伤,爆炸的闪光能造成43公里以外人的眼睛剧痛与灼伤,甚至造成白内障以及失明……虽然这一次试爆是在空中试爆,但是往地球传送的震波被美国地质调查仪侦测到引起里氏地震规模5~5.25的地震……距离测试地点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垦地(Severny settlement)中所有木造或砖造的房屋受到严重损毁;数十公里内的木造房屋均全毁,只有砖造或石造房屋残留,但是门窗与屋顶都被强风吹走。

可见,大伊万的破坏性来自四个方面:1.热,2.强光,3.地震,4.风毁。可以预想,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会产生以上四方面的威胁。但是仔细看来,这几方面的损毁半径也就是几十公里的量级,而且除了地震,都是对于地表暴露目标的破坏,如果隐蔽在地下室,热、强光、风毁的破坏都会大大减轻。

比照大伊万的数据,不妨对其造成的破坏能力做这样一个估计:1.距离坠落点10km以内,就算躲进地下民防设施也没有用(陨石坑+地震) 2.距离坠落点50km内,在地面会死亡,在地下设施中可以保命 3.距离坠落点50-500km,地面的简易房屋会有较大损毁,钢筋水泥的房屋最多碎一下玻璃(参考16年莫兰蒂台风对厦门的破坏) 4.距离坠落点500km,玻璃可能都不会牺牲了。

按照我国的动员能力,如果是一颗小行星能够提前准确定轨,绝对能够在一周之内完成坠落点相关区域人员的疏散(加入来不及对小行星轨道进行干预的话)。但是2019OK小行星比较特殊的是:从接近太阳的方向接近地球,直到在近地点前一天才被发现。这样它的坠落区域会像日全食食带一样的长条形,而且因为时间仓促,肯定可以想象公路上一定大塞车,一部分人很可能无法通过交通工具运动几百公里进入完全安全的区域。

不过,即便如此,在这个区域中的人也能基本保证生存。倘若这颗小行星的坠落点是上海的人民广场,而有限的交通资源有限给予了老人妇女和儿童,类似我等的青壮年男性需要自己想办法谋生。但我们足够背上可以供应一周的水和食物,在24小时内通过自行车或者步行到达南汇、奉贤、金山的地下民防设施躲过一劫。所以2019OK真撞击地球,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没事。即便在撞击区域的一小块范围内,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逃生。再有较大生存概率的基础上,没人会想最后做什么去告别这个世界,而是会尽自己的全力,尽可能距离撞击点远一点,给自己谋取更高的生存概率和尽可能小的损失。

下面可以脑补一下,作为上海人,2019OK撞击地球之后,作为一个上海人会面临什么。

撞击点在上海:如上文所述尽可能的谋生,在地下民防设施几天后等待政府的救援。

撞击点在长三角:准备好水和食物,就地掩蔽,等待救援。

撞击点在500km以内:准备好水和食物,就地掩蔽,估计撞完了网都未必断,能从新闻里得到消息之后回家修玻璃。

撞击点在500km以外的中国:水和食物还是要准备的,玻璃店或许会脱销。然后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汶川救援模式。

撞击点在中国沿海:预防海啸,似乎不应该躲地下室了?不过不知道高楼是不是稳当,咱这地方一点山都没啊……- -

撞击点在日本、韩国:先躲海啸,一边修玻璃一边看网络撕逼。

撞击点在地球上某遥远海域:对生活没影响,看网络上铺天盖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普,对了还要做好防范谣言,哄抬物价。

撞击点在非欧美的遥远陆地:小行星撞击消息刷屏,毁了某历史遗迹&珍惜动物栖息地,好可惜啊,遗憾一下。

撞击点在欧洲:今夜我们都是XX人vs历史上作的恶遭天谴了大撕逼。

撞击点在美国:今夜我们都是美国人vs遭天谴+自由枪击大撕逼。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