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贝多芬价格贵不贵?在哪买更划算?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艾贝多芬”上踩坑又爬出来的故事,这名字听着高大上,就是我捣鼓的一个AI项目,目标是想让AI能像贝多芬一样创作音乐,想想都觉得酷炫。
我信心满满。 吭哧吭哧下好多音乐数据,各种古典乐、流行乐、电子乐,想着喂给AI,它就能自动生成各种风格的曲子。结果?AI吐出来的是啥玩意儿?简直是噪音!完全听不下去。
不行,得找找原因。 我开始研究各种AI音乐生成的算法,什么RNN、LSTM、Transformer,看得我头都大。啃好几天的论文,总算有点眉目。原来,光有数据还不行,还得告诉AI音乐的结构、和弦、节奏等等。就像教小孩画画,你得先教他线条、颜色,才能让他画出像样的东西。
于是我开始整理数据。 把音乐数据进行分解,提取出音符、节奏、和弦等信息,然后用一种AI能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这个过程真是痛苦,手动标注大量的音乐片段,眼睛都快瞎。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搞出一份比较像样的训练数据集。
接下来就是训练模型。 我用TensorFlow搭建一个基于LSTM的模型,然后把整理好的数据喂给它。训练过程很漫长,跑好几个小时,电脑风扇呼呼作响。不过当AI开始生成一些简单的旋律时,我还是激动坏。
但是,问题又来。 AI生成的音乐虽然有点旋律,但是缺乏变化,听起来很单调,就像一个机器人一直在重复同一个音符。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奇怪的音符,让人感觉很不和谐。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各种方法。 比如,调整模型的参数,增加模型的复杂度,引入注意力机制等等。我还尝试用不同的损失函数,让AI更加注重音乐的和谐性。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AI生成的音乐终于有一些进步。
AI已经可以生成一些简单的钢琴曲。 虽然还不能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但是已经有一些音乐的味道。我把AI生成的曲子放给朋友们听,他们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些人甚至还说,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
“艾贝多芬”项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计划继续改进模型,让AI能够生成更加复杂、更加优美的音乐。我还想让AI能够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出更多样化的作品。希望有一天,AI真的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为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
这回经历告诉我,做AI项目真的不容易。 需要耐心、毅力,还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但是,当看到AI能够生成自己创作的音乐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 数据是AI的血液,一定要认真整理。
- 选择合适的模型很重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不要怕失败,要不断尝试和改进。
- 多和其他人交流,可以获得很多灵感。
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AI音乐创作的经验。
一些补充说明
关于模型的选择: 我一开始尝试RNN,但是效果不太后来改用LSTM,效果明显提升。LSTM能够更好地处理长序列数据,更适合音乐生成这种需要考虑上下文关系的任务。
关于损失函数: 我尝试MSE、交叉熵等损失函数,发现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我引入一个基于音乐理论的损失函数,让AI更加注重音乐的和谐性,效果有所改善。
关于硬件: 训练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我用的是一台普通的电脑,跑起来很慢。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GPU或者云服务器,可以大大缩短训练时间。
AI音乐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领域。 希望大家能够勇于尝试,创造出更多优秀的AI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