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攻略
沉迷的像素游戏——《中国式家长》。说实话,这游戏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毕竟“中国式家长”四个字听着就压力山大,感觉像是要把我当年受过的苦再来一遍似的。但玩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游戏还挺有意思的!
这游戏完美地还原了我的童年(或者说,我妈的童年?)。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到上小学、初中、高中,再到高考,一路走来,那酸爽…啊不,那“真实”的感觉,简直让人感同身受!游戏里那些家长操心的点,我简直太熟悉了!什么“学习不好”、“不爱吃饭”、“整天就知道玩游戏”,这不就是我妈的日常台词吗?
游戏一开始,我家的娃就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为了避免重蹈我当年的覆辙(考试考砸、游戏玩到深夜被没收游戏机等等血泪史),我可是认真研究了攻略,毕竟谁不想培养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呢?
婴儿时期,那可是重中之重!翻身、拍手、说话,这三个技能必须点亮!不然的话,你家娃连幼儿园都上不去,更别提什么大学、高薪工作了。我可是绞尽脑汁地让他多练习这几个技能,没事就抱着他翻来覆去,给他放点儿音乐,让他跟着拍手,简直比带娃还累!不过,看着我的小宝贝儿一天天长大,那成就感也是杠杠的!
小学阶段,我主要注重培养他的“悟性”和“特长”。毕竟,咱不能光顾着学习,还得让他有个特长傍身,将来也好有个“饭碗”不是?我记得我让娃学习了绘画,结果这小子天赋异禀,画技飞速提升,简直是潜力股啊!当然,面子工程也不能忽视,毕竟中国式家长最看重的就是面子,没面子,哪来的资源?
到了初中高中,学习压力骤增,这可是关键时刻!我开始给他报各种补习班,给他买各种课外辅导书,每天督促他学习,简直比我还累!不过还好,这娃学习还算争气,没让我太失望。当然,我也没忘记让他劳逸结合,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培养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就是高考了!这可是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点!为了让他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可是做足了准备。这段时间,我的游戏时间都大幅度减少了,天天盯着他的学习进度,生怕他考砸了。结果,他考得还不错,虽然没考上清华北大,但也算是不负众望了。
《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虽然有些地方比较“魔性”,但它确实让我回味无穷,也让我对中国式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有多么不容易。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游戏,我特意做了个总结一下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
阶段 | 重点 | 建议 |
---|---|---|
婴儿期 | 翻身、拍手、说话 | 多练习这三个技能,争取早日解锁 |
小学 | 悟性、特长、面子 | 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活动,提升面子值 |
初中高中 | 学习成绩、兴趣爱好 | 劳逸结合,注重学习,不要让孩子压力过大 |
高考 | 全力以赴 | 复习冲刺,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 |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仅供参考。毕竟,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天赋都不一样,培养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在玩《中国式家长》的时候,有什么心得体会吗?或者说,你们觉得在游戏中,哪些方面比较重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经验和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国式家长”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