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骑出什么装备,奴隶主买来的奴隶是怎么生活的
月骑出什么装备,奴隶主买来的奴隶是怎么生活的?
古罗马的奴隶整体比较惨,奴隶主的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坦。但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罗马的堕落、毁灭正是源于奴隶制。
如果直接描绘奴隶的悲惨生活,这边问答就变成水文了,所以这里咱们结合题目再延伸一下,了解奴隶制是怎么在罗马兴起、造成了什么危害,并与同时期的中国略加对比,这样的话也许能够对这段历史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罗马不是一开始就有奴隶制的。最早的罗马,原本只是意大利半岛的一个城市,建立于公元前753年。其后的上百年间,罗马人都在为反抗伊特鲁里亚人而艰苦奋战。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明体系更加成熟的春秋时期,已经开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国间的争霸战陆续上演。
到了公元前510年,伊特鲁里亚国王被驱逐,罗马逐渐进化成为众多城邦组成的贵族制共和国,跟早先的古希腊贵族制共和国没什么区别。
随后的罗马,一边对内进行着平民争夺贵族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扩张。期间,罗马人彻底征服、同化了伊特鲁里亚人,并击败了源自亚历山大帝国的伊庇鲁斯帝国,随后自公元前264年起,罗马作为一个地中海地区的新兴强国,开始与空前发达的海上商业帝国迦太基开始了百年之战。这一系列战役,就是布匿战争。
布匿,源自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所谓的布匿战争,指的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围绕西部地中海统治权的一系列著名战争,按照种族来说,这也是雅利安人后裔与最大的闪米特人国家的决战。
这次大战断断续续开展了上百年,起于公元前264(这一年的东方,中国正处于战国晚期,战神白起正在大杀四方,长平之战数年后就将爆发);结束于公元前146年(西汉王朝正经历着繁盛的文景之治,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将登基。)
布匿战争不仅奠定了罗马在地中海的霸权,更深刻的改变了罗马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也埋下了其走向毁灭的隐患。古罗马奴隶制的兴盛,正是开始于布匿战争之后。
原本的罗马是个贵族与平民并存、双方矛盾和谐可控的共和国,所有的城邦的市民都拥有选举权,正是靠着这一套体系,罗马人逐渐占领、同化了意大利半岛。在此期间,劳动、作战的主体都是罗马的农民,可以称之为“民兵”。
但持续数百年的扩张战争,极大消耗了罗马的人口;此外,民兵们在外征战期间,自有的土地、农场大量荒芜、亏损。而几乎与此同时,战争掳掠而来的战俘大量流入罗马境内。于是,慢慢的,罗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之后,罗马社会的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一方面,扩张带来的红利大部分流入了贵族、富人阶层,而这些人大量使用奴隶替自己从事耕作;另一方面,那些罗马低层国民则日渐困窘,他们的营生——耕种、劳作被奴隶们取代,一步步失去土地、生活极端贫苦。因此,在那一时期经常发生市民起义。
随着平民将领马略的横空出世,罗马军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专业训练的雇佣军取代了民兵,形成了所谓的“罗马军团”。以此为资本,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政时期。最出名的,就是咱们熟知的凯撒(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到了公元前27年,甚至诞生了第一位罗马帝国皇帝——屋大维(盖乌斯·屋大维),人称奥古斯都·凯撒。
巧的是,同时期的中国西汉王朝也致力于开疆拓土,不过作为政治制度更加健全、文明体系更加成熟、小农经济更加稳定的国家,西汉一直采用全民皆兵制度,即一直是“民兵”;战争的目的也不是掠夺,而是为了建设,这就是汉王朝强大的制度性优势。
在罗马的这数百年间,奴隶已经取代自由民,成了帝国的劳动主体,他们几乎已经垄断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不仅局限于种地,还有挖矿、冶炼、修路、建房、家务等等。当然,与此同时还存在大量贫穷的自由民,他们也从是一些工匠类的工作,却面临着与奴隶的竞争。
与罗马自由民相比,在绝大部分时期,奴隶显得更加廉价,而他们的生存处境总体也比较悲惨,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面临着非人的待遇。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按照悲惨程度由高到低,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最悲惨的:被赶到竞技场上互相搏杀、和野兽决斗的“角斗士”,这种形象在电影中见的多了,不过真实的角斗士绝对没有影视作品中那么健壮;
第二类,苦力:晚上被用铁链子锁在一起,塞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休息;白天被用鞭子抽打着驱赶到田地、矿场干活。他们还经常因遭受虐待沦为残疾、甚至丢掉性命。当然了,结婚生子那无异于痴心妄想。
第三类,在希腊等相对“文明”些的地区,奴隶的处境要好得多,他们甚至可以享受与佃户类似的待遇,在奴隶主划给的区域里种地、交租。甚至有的人还被允许结婚生子。
第四类,到了后期,随着罗马帝国攻占更加高度文明的地区(比如中东),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奴隶被掳掠而来,他们可以当奴隶主家的图书管理员、服务生、营养师、抄写员乃至工匠。
奴隶待遇的区别,除了与地区有关外,不同时期也有很大差别。在前期,罗马军队大杀四方,战俘数不胜数,比如当初迦太基被击败后,城内的25万人有20万被屠杀,剩下的全被带回罗马沦为奴隶。得来太容易就不知珍惜,那时的奴隶几乎就没被当成人类看待,所有惨无人道的虐待、酷刑都被奴隶主施加在这些可怜人身上;
而到了后期(公元1世纪),由于罗马军队力量的减弱、敌人的强大,战事经常不顺利,战俘的数量大幅减少,奴隶也随之变得稀缺。因此,奴隶们的待遇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不再被随意买卖,也不会与人、野兽决斗,婚姻也被准许,甚至慢慢的变成了相对自由、只需在一定时期为奴隶主服务的农奴。
那么,那些在前期遭受非人待遇的奴隶,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
首先,作为战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地区,互相间不认识、语言不通,根本无法交流、形成组织;
其次,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不认字、更不会写,不具备形成起义力量的条件。
因此,即使那时罗马境内的奴隶数量已经超过了罗马本国的人口,但始终没有发生过什么有组织的起义。只是在公元前73年发生了斯巴达克斯领导的角斗士起义,但最终还是被残酷镇压,下一年,6000多名被俘的角斗士一律被钉死在罗马南边大路旁的十字架上。(这一年的中国,西汉王朝的权臣霍光执政,各项事业正稳步发展)
但史学界为什说认为是奴隶制坑害了罗马呢?这看似把罗马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实际上弊端远远大于好处。
其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使得统治者失去了改进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毕竟提升技术所消耗的成本,远远高于购买奴隶的代价。
其二,在罗马人的观念中,久而久之,体力劳动逐渐与奴隶划等号,越来越度的自由民不再从事生产性劳动,反而对“务虚”感兴趣,对国民整体风气、精神带来负面影响;
其三,从市场角度而言,占据人口几乎一半的奴隶并没有消费力,这极大限制了罗马国内购买力,反过来进一步阻止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在前期,奴隶制对社会的危害被不断征战带来的红利所掩盖。而由于生产力和交通条件的限制,随着扩张达到上限,原本依靠奴隶支撑的社会经济体系弊端逐渐体现出来,并且与政治、战争因素一起,综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溃。所谓的蛮族入侵,只是一项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外因而已。
随着罗马帝国的强大,它迈上了扩张的道路,这一过程中的掠夺为奴隶制的兴盛提供了土壤。但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退步,当构成社会主体的国民整体与劳动脱钩后,这个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了,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日益腐朽、虚弱的社会内在。最终,强大的罗马帝国被其反噬。
这也佐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实在同时期的中国,王朝的覆灭同样是由于社会结构、经济层面的问题。西汉王朝虽然击败了匈奴,但在后期内部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量百姓沦为流民,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王朝最终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覆灭,而东汉晚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到了魏晋时期(同时期的罗马正在衰落、崩溃),由于阶级固化严重,门阀世家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此基础上,甚至开启了历史的倒车,西晋八王之乱期间,王朝流民四起,内附的少数民族甚至被卖为奴隶,最终曾经盛极一时、文化无比繁荣的西晋王朝被摧毁,造成了华夏沉沦、衣冠南渡的局面。
这说明,任何投机取巧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持续生命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过久了,一个人、一个社会都会不可避免的步入堕落的境地。
北京丰台又确诊两例新冠肺炎患者?
事件导读:6月11日,北京新增了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媒体公布的活动轨迹表明,该患者曾经前往新发地菜市场地下层采购海鲜和肉;6月12日,北京新增6例确诊病例,且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活动史。
从数据和信息来看,北京的这7例确诊病例均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所关联。
看到这些消息,有网友十分紧张,担心北京是不是要封城,疫情还会扩散吗?
我觉得先别慌张,我们来看看李兰娟院士怎么说。
李兰娟院士说:“针对北京的情况,只要把所有的感染源都找到了,不要有遗漏就不会大爆发。”
此外,李院士还建议原来已经做的措施要继续,不能麻痹大意,比如严格佩戴口罩、洗手消毒等。
李兰娟院士的话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那么针对北京出现的几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
一、北京的防疫体系比较健全今年1月,中国的疫情自武汉扩散以来,仅仅两个月左右时间,我们就基本控制住了局面。
虽然外防国外的输入性病例任务依然艰巨,但本土疫情基本都可控。
在这次“战疫”过程中,不仅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一套疫情的联防联控体系、医疗检测体系、病例追踪体系等。
对于发现和排查出新增的病例,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
这点从之前舒兰等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就可见一斑,说明我们国家整体都有了这样完善的防疫机制。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是可以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不会出现有些网友所担心的“二次扩散”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发文章表示,中国会持续处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状态,而并非“无病例”。
二、疫情的防控还远没有到松懈的时候我认为李兰娟院士提醒的非常对,如今世界范围的疫情还十分严重,我们不仅要外防输入性疫情,还要内防本土的新增疫情病例。
比如北京这几天新增确诊病人中,有位唐某讲述,自己于6月3日前往丰台区新发地菜场采购过海鲜和肉,这个菜场是北京当地的“菜篮子”,每天的人流量上万人,所以接触到的人就非常多了。
还在唐某被确诊后,北京的有关部门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比如对患者所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全民进行核酸检测。
所幸的是,这次确诊病例中没有学生,否则家长感染了以后传给小孩,回头再传到学校,那么影响就很大了!
如今北京的许多学校都已经复学,针对这几天发现的确诊病例,校方也需要高度重视,做好对未成年人的防护工作。
通过一场疫情,我们和病毒进行过了较量,发现它确实非常狡猾,无症状都会感染到人身上,不仅仅是政府层面,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高度警惕,响应政府的要求,直到解除警戒为止。
三、做好长期与新冠病毒斗争的准备虽然我们是相信疫情不会在我国二次爆发,但是新冠病毒确实非常难以对付,目前已进入夏季,病毒都还在全世界肆虐。
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言,中国可能会长期处于“接近零病例”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和新冠病毒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有一天若病毒在世界范围都持续零感染,那么我们才将会淡忘掉新冠病毒这件事,正如2003年的非典那样。
只要这种局面不加以改变,我们中国人依然要在思想上做好长期防疫的准备。
第一,能够减少外出聚集性活动的尽量就减少,如旅游等。
第二,及时关注和疫情有关的新闻动态,注意政府的防疫举措,积极配合。
第三,家里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装备也不要急着扔掉,万一防控措施升级了也还是会继续用到。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对比如今世界各国的疫情状况,我们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幸福归幸福,思想上的那根弦不要松懈了。
写在最后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咨询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高级培训讲师。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你看过最性感的电影是什么?
《美国往事》布鲁克大桥下,是悠情绵长的岁月……年少情涩的少年踮起脚尖,透过旧时光看去,那一双深邃的眸子,是刹那间的惊艳。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一顾梅止渴,再顾神驰往。正如一句话所说:他们说这个世界上,海最深邃,干净又透明;我想,那是他们没有见过你的眼睛。《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她笑起来像是一缕和风,华丽起来像个极致的芭比娃娃。阳光明媚,金色的发丝滑过额头,女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好心情;之所以潇洒,是因为有自信;之所以有气质,是因有极佳的涵养让人惊艳无比;女人啊女人,总是这样触动人心动的柔软。
《泰坦尼克号》罗斯,她像一枝傲雪的寒梅,曲径通幽处。那恬静优雅的径自绽放,无论身周左右有多少人注视着她,她都像独自置身在空无一人的原野中一样,眼角眉梢,无不洋溢着自由浪漫的气息。总是有那么一刹那,时空仿佛静止,我抱着你,吻着你的发旋和脚丫,我俩缩在一床温软的棉被里,只有一盏温黄的灯,只有浅浅的呼吸声,只有温热的触感,还有牛奶和你的味道。《边缘日记》莱昂纳多,他那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狂野不拘,邪魅性感。点起一支烟,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男人性感起来,真没女人什么事。
我们这一生,注定有很多偶遇,偶遇一件事,偶遇某个人,这让我们的生活多了许多曲折。不管怎样,总有那么几件事让你念念不忘,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徒生叹息。错过的,就当是路过吧,遗忘是彼此最好的怀念。一路走来,偶遇的星光,让我们有遗憾,亦有温暖。我是蚕豆电影说,下期我们再见。心中最难以启齿的秘密是什么?
开心没秘密
但无关风月的古风句子?
仙气飘飘、纯到骨子里、丝毫不沾惹红尘烟火的诗,像得道高僧,像骑牛道士,也像邻家女孩。这类诗一直是我的最爱,而它们主要是“禅诗”。
精选我最爱的七首,您看如意否:
1.六祖慧能的《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感悟】此诗无关风花雪月,心无所住,无所挂碍,无心无尘。不会有烦恼,也没有贪嗔痴,明心见性,是大自在。
2.契此和尚的《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感悟】低头,插秧,一兜一兜,水田中倒映着蓝天和白云。当身心宁静时,像插秧一样,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实际却是一直向前,多么深的领悟,我栽秧二十年都没有领悟以退为进的道理。
3.摩诘居士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感悟】王维称“诗佛”,特别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句,仙气缭绕。信步山间,不觉已到溪水尽头,似乎无路可走了,可诗人无所谓了,索性坐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山间流水、白云、老翁,都是可以畅谈人生。
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感悟】这首诗我们都太熟悉,回归自然之情,几如白话,质朴无华。不妄评。
5.东坡居士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感悟】苏轼一生命运多舛,才高不容于世。他夜半梦回,人生在世像什么呢?就像飞鸿踏雪泥一样吧,转眼即逝。世间凡事皆会过去,很多事情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6.弘一法师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感悟】长亭、古道、芳草、夕阳、笛声、残留,黄昏如此寂静冷落啊!可是,朋友就要远行了,怎么可以这样儿女情长,豪饮尽欢吧,可,可是离愁别绪怎么会如此刻骨铭心,比夜更寒。
7.南怀瑾的《入峨眉闭关出成都作》大地山河尘点沙,寂寥古道一鸣车。
薰风轻拂蓉城柳,晓梦惊回锦里花。
了了了时无可了,行行行到法王家。
云霞遮断来时路,水远山高归暮鸦。
【感悟】南先生精通儒释道,而此时,他于尘世了无牵挂,回首山河,如尘如沙。特别是了了之句,入佛见道,已无红尘之心,云遮雾绕,山高水长。
其实,一切出尘脱俗皆在内心,佛由心生,善由心生,诗由心生。